
联系我们 / Contact Us
电 话:021-33655892
传 真:021-33658923
邮 箱:shjiehao@foxmail.com
地 址: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庄邬 路518号
[转发]餐余垃圾废弃物处置
首先问一个问题, “餐厨垃圾、餐饮垃圾、厨余垃圾” 有什么区别?
这三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废弃物,但实际上在来源、特性及环境影响方面却有不同。
餐厨垃圾,俗称泔脚、泔水,是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,包括食堂及餐饮行业中产生的食物加工下脚料(厨余)和食用残余(泔脚)。其成分非常复杂,主要是油、水、果皮、蔬菜、米面、鱼肉、骨头及废弃餐具、塑料、纸巾等多种物质。特点是非常容易腐烂变质,产生恶臭,引发虫害、传播细菌和病毒。往往一个门店、一个商业中心、一条商业街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量非常惊人。
厨余垃圾,更多是居民日常烹饪中废弃的剩饭剩菜和下脚料,总量巨大,分布更广,非常分散。
餐饮垃圾,主要来自于饭店、食堂等餐饮企业,主要是残羹剩饭,产生量大,数量集中,分布广。
从处置角度,餐厨垃圾也可以分成三类:
第一类
饭菜加工过程中蔬菜的叶片、鱼鳞、羽毛,一般不含剩饭及油脂,很少有单独回收这部分垃圾,这类垃圾多用来堆肥,生产有机肥料。
第二类
剩饭剩菜,主要是剩余的饭菜和汤水,这其中提炼出来的油就是泔水油,目前国家对这类垃圾有非常严格的回收机制,每天都会有专门的公司定点回收。
第三类
油水分离器垃圾,这些垃圾是饭店在清洁过程中,餐具中剩余的少量饭菜和一些油脂,清洁剂随着洗刷水进入油水分离器中,油脂类物质浮在水面。从这样一类中分离出来的油也成为“地沟油”,也是被严格回收的。
随着垃圾分类在各个城市的稳步推进,餐饮团膳企业也开始了更加精细的废弃物分类和处置。去年7月,“史上最严”垃圾分类条例正式在上海开始实施。这次垃圾分类不仅逼“疯”了居民,“小龙虾身后事处置图”这类解析图成了必备收藏。日产大量厨余垃圾的餐企更是“一筹莫展”。据统计,《条例》实施首日,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就开了623张整改令,餐企成“重灾区”,也波及团餐领域。
一些餐企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,大家可以参考一下:
一、从餐桌开始干湿分离
多家餐厅,从餐桌开始进行垃圾分类。用上专门垃圾分类设施:一张整洁的桌台上分别有两个圆洞,左洞可倒干垃圾,右洞倒湿垃圾。而两只垃圾桶则嵌入在柜内,表面甚至看不出是垃圾桶。
一家餐厅重新设计了翻台流程:食客走后,由服务员收拾海鲜硬壳、纸巾等干垃圾,投入后院干垃圾桶;传菜员上前收拾海鲜软壳、剩余饭菜等湿垃圾,投入湿垃圾桶。
二、增设“垃圾桶专员”
一家菜馆,传菜员兼任起了“垃圾桶专员”的职务,主要负责监督服务员是否按规则进行干湿分离的分类投放。
三、中央厨房配货
一些餐饮企业选择由中央厨房配货,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。由中央厨房配货,将半成品送至后厨加工,产生的厨余垃圾较少,对于一些大型团餐企业,可以让供应商尽可能提供干净食材,减少一些菜叶等厨余垃圾。
四、批量集中处理食材
另外一些餐饮企业,将活禽在屠宰厂处理好,后厨只需要简单冲洗、改刀,就能有效减少厨余垃圾。毕竟工厂批量集中处理食材,比单店处理的食材损耗小,垃圾处理成本也更低。
另外在团餐领域也有做的好的企业,我们也值得借鉴一下:
一、源头分类
将食堂中产生的餐厨垃圾,被进行了“四分类”:以调料瓶为主的桶装与瓶装垃圾,以食品原材料包装箱为主的纸板箱,包括餐巾纸、酸奶盒在内的生活垃圾,以及剩饭剩菜、瓜果皮等食品原料。
而在源头严格分类后,清运环节工作量明显大大减少。
二、垃圾桶“身份证”
对垃圾桶进行“身份认证”。具体做法如下:食堂的每只垃圾桶上标上了醒目的数字编码:101就是1楼的第一班组,201就是2楼的第一班组……每个垃圾桶都有属于自己的“身份证号”。每个垃圾桶的“身份”都确定了,垃圾桶就能实现专人管理、专人清洁,每个班组可以“自扫门前雪”。
三、 “吃下”垃圾,还能“吐出”肥料的“神器”
办公楼食堂每天产生的约720升垃圾餐厨垃圾,不需要外运处理,能特殊的厨余粉碎设备里“变废为宝”。经过脱水、发酵等工序,餐厨垃圾5天后就能转化为有机肥料。